top of page

【聽講】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(侯文詠)

很幸運能親臨一個默默影響我很久的作家的演講,更何況是一位演說和文筆一樣精彩的老師。

「你有時會不會覺得,自己其實過著很無聊的人生?」講者用自己學生時代聽到黃春明作家的演講開頭當引言,開始自己的人生故事。這讓我想到一句話,富蘭克林的「多數人在25歲時就死了,但直到75歲才下葬」;或許也是為了避免成為這樣的人,講者才一步一步走上這條人生的路。

演講的前半是講者大學時代的各種荒唐事,有時不但好笑還真的心有戚戚焉,甚至講者的爸媽教育他的方式都跟我爸媽超像(我也會變作家嗎XD),就在這樣漫無目的追隨自己興趣的年少清狂中,一次又一次遇到改變人生的契機。

侯文詠在大三、大四兩年看了七百多部電影,本來是想成為一名導演,但因為家庭的期望一邊成為一名好的麻醉醫師,一邊也只好把拍電影的夢想放入寫作的嘗試中,在自己都沒有預期的情況下成為一名作家;他說,有天在連看了六部電影後,午夜夢迴之際彷彿成為了電影裡的每個角色,直到隔天迷濛醒來,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是:我是誰?

想了半天,發現「自己的生活彷彿是一部拍了也沒人要看的電影」,講者還問了一句跟昨天梁莉芳老師問我們一模一樣的問題:「是不是有時候看似都是自由的選擇,其實別無選擇?」當你心中不斷想知道每個選擇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樣的成果時,其實你從來都不會知道,卻常常一在的放棄所有的機會。

就像賈伯斯不知道他休學去學的東西會影響未來對蘋果電腦的創意,就像講者純粹想受電影的感動也不曾想過會影響自己的文風;「我們唯一可以依靠的,只有自己心裡真正的召喚」,而唯有開始為自己的夢想負責、承擔,它才會成為理想,才會在沒有遺憾的基礎上慢慢累積精彩。

最後,侯文詠用自己在人生顛峰時遇到的一個衝擊作為鼓勵,一名很喜歡他的癌症病童在來不及看他一眼就過世了,卻還給他大量的止痛劑,這時他才發現許多用來成就自己的人事物,都是他虧欠別人的誠懇;而當我們在意的是財富、名聲、地位,「關心的事在哪,生命的格局就到那」。

演講的結尾化用康德名言:「人,實則一切有理性者,所以存在,是由於自身是個目的,並不是只供這個或那個意志利用的工具」;把自己的生命當成目的本身而非手段時,才能夠讓生命不是堆積用的倉庫,而是一段有內容的時間。

IMG_1850.JPG

後註:侯老師今年已經五十幾了,看起來也太年輕了吧!本來想跟他多講幾句,但粉絲太多還是沒有去耽誤時間;或許我現在還是對人生很多茫然,但是不讓諸多夢想成為遺憾的確是我的信念,也會努力讓自己的人生不無聊!謝謝侯文詠不斷給讀者的能量。


Tag Cloud
No tags yet.
Articles
bottom of page